俄罗斯国库已经告急牛金宝配资,普京急需中国帮忙拉一把,但也要先明白一个道理——“天底下不会有免费的午餐”。
近段时间以来,在严峻的外部形势下,作为俄罗斯经济重要支柱的能源出口,终于出了大问题。而俄罗斯这边,也不可避免的把注意力,再次集中在了中俄能源合作领域。
普京自己也说过,能源合作是中俄关系发展的“火车头”,石油出口、管道天然气供应这些则是不折不扣的主力。
眼下国际能源市场起伏较大,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形势极其严峻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俄能源部的一把手齐维廖夫与中国驻俄罗斯大使会见,双方就中俄能源合作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讨论,涉及扩大俄罗斯对华供应,天然气运输基础设施的发展,以及能源合作项目的落实,希望进一步扩大两国在相关领域的互动。
这里就不得不提,两个月前,齐维廖夫访华,也与中方同行讨论过类似的话题。可见俄方操心这件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,大概还是想让中方在能源合作上拉俄罗斯一把。
今年3月时,因为油价下跌,赖以生存的能源出口陷入困境,俄罗斯国库一度亮起告急的红灯,财政赤字不断扩大,国家基金储备入不敷出,骤降至成立以来的最低水平。
当时,普京政府为了提振信心,也是为了救急,动用银行里“最后的”卢布储备,后果就是牛金宝配资,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,俄财政部在信贷机构持有的卢布储备缩减了接近一半,从十万亿缩减到6万亿以下。
不过这并没有从根本解决问题,如果油价进一步降低,俄罗斯还得自己掏钱填赤字,但是被西方围堵了这么多年,俄罗斯国家财富基金可用的流动资金已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,注定是治标不治本。
再往后,俄罗斯甚至可能因此紧急启动预算紧缩措施。
去年底,俄罗斯央行行长就发出警告,国家经济已经到达了“生产能力的极限”,再这样下去,俄罗斯将面临一场“滞胀危机”。
内忧之余,还有外患。“欧佩克+”已宣布大幅增产,已经是连续第三次了。
有分析认为,这是“欧佩克+”打算以此重夺市场份额,并对俄罗斯、伊拉克这些被认定为“产量过剩”的出口国形成约束,从而巩固自身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。
这对俄罗斯而言,可不是一个好消息,却也没什么办法。
“欧佩克+”组织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,彼此之间也存在竞争牛金宝配资,俄罗斯是反对增产的,然而这是沙特力推的决定,普京政府也无力改变什么。
起初俄罗斯还寄希望于,美俄关系正常化,俄乌迅速达成和平协议,让自己的外部环境迅速得到改善。
那时候,俄罗斯内部不乏一种乐观言论,觉得只要美欧对自己的金融制裁措施相继解除,俄罗斯的经济很快就能有起色,当下的问题也将不再是问题。
然而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,美俄关系重启倒是稳中有进,可美国这边口风很紧,只是暂时没有对俄罗斯施加新的制裁,但既有的围堵措施依然保留。
实际上,美国也对俄罗斯留了后手,必要时可以干涉国际油价,精准打击俄罗斯的能源出口经济,从而迫使普京政府在俄乌谈判期间,做出美国想要的让步。
尽管美国一直没有公开威胁动用这个非常规手段,但俄罗斯对此不会掉以轻心,与反复无常的美国打交道,凡事做好最糟糕的打算总是没错的。
与此同时,欧洲这个俄罗斯曾经的主要能源经贸伙伴,还在发起新一轮制裁,此外更不要说,俄乌和谈已经陷入僵局。综合看下来,俄罗斯的外部环境,并没有改善多少,该什么样还是什么样。
总之,俄罗斯没有办法“快刀斩乱麻”,外部环境存在的变量,虽然理论上能对俄罗斯经济起到立竿见影的影响,但不是俄罗斯自己能单方面干涉的。
指望靠这些变量,来解决当下的燃眉之急,实在是不切实际。
普京政府要想让国家经济亮起的“红灯”逐一熄灭,最后还是得从“向东看”战略,尤其是中俄合作想办法。
而且俄罗斯必须争分夺秒。中俄经贸关系,能源合作是主轴,一般采用的都是长期合同,受国际市场短期波动的影响较小。
但俄罗斯不是中国唯一的能源合作伙伴,我们自己也在巩固多元布局。
普京政府必须明白这一点——中国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量,但其他竞争对手也在盯着这块,俄罗斯要想扩大对华出口,得先看看自己能开出什么样的条件。中俄能源经贸是各取所需,互相成就,因此也要遵循国家经济关系的基本规律。
财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